守住货真价实这条商业底线,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、维护商业诚信的必要举措。
AI技术正在进入直播带货领域。图/IC photo
文 | 苏士仪
据上观新闻报道,人工智能(AI)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重塑线上服装行业的展示方式。从静态的模特图、平铺图,到动态的上身视频、直播间,一条完整的虚拟形象生产产业链已然形成。
记者体验发现,在一些平台上,只需上传一张商品图,选择预设的模特和背景,平台便能迅速生成多张不同姿势、不同场景的高清效果图。但AI在生成过程中,也存在一些问题:会“脑补”细节、优化质感,甚至添加实物根本不存在的设计。
这种对商品真实性的牺牲,与传统的“修图”功能有着本质区别,显然应该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,并拿出具有针对性的举措。
毋庸讳言,当AI技术的使用场景逐渐拓宽,乃至进入线上商品展示等环节时,无疑表明AI技术在应用层面的进步之迅速。于电商的商家而言,使用这样的技术,自然有利于降低自身在产品宣传、展示等层面的成本。
像有从事服装电商运营的人就对媒体表示,真人模特一天拍几十套衣服,但AI一天能出图上千套,据其估算,采用AI技术后,店铺的视觉内容制作成本下降了超过90%。相应成本降幅如此之大,无疑会成为商家选择这类服务的驱动力。
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商家在依靠AI技术降低相应成本时,也应该确保所展示衣服与现实一致,守住货真价实这条商业底线。这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、维护商业诚信的必要举措。像报道中提及的“颜色偏差大,版型完全不对”“模特衣服上的刺绣细节实物上不存在”等货不对板问题,就违背了这一原则。
事实上,这样的直播间,虽说为商家降低了成本,但却容易带来“信任危机”。而要想避免类似问题的频繁出现,就要对AI图片、AI直播间等有基本的提醒和标识,这在相关的法规中也有明确。
我国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》要求:用户使用网络信息内容传播服务发布生成合成内容的,应当主动声明并使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标识功能进行标识。服务提供者提供的生成合成服务为图片、视频、虚拟场景等内容时,须添加显著标识。
这些要求是对用户使用AI过程中可能产生乱象的精准规制。就此去看,如果商家为降低成本在店铺的视觉展示方面使用了AI技术,则有必要依照前述要求进行显著标识。尤其是,电商直播间信息繁杂,在此背景下,相应标识需要更加明显,方能起到提醒消费者的作用。
当“AI模特”穿上“AI衣服”,无疑是技术驱动商业发展、探索商业活动诸多可能性的重要一步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必要的真实性原则不能丢。毕竟,在市场交易环节中,保障商品展示环节的真实性,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获取消费者的信任:从图片到视频,线上商品展示手段之所以愈发多元,其核心目的即是为了建立双方之间的信任。
因此,当AI浪潮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,人们在积极拓宽其应用场景时,也应该对真实性有所敬畏。如此,方能尽可能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,让消费者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进行选择。
撰稿 / 苏士仪(媒体人)
编辑 / 柯锐
校对 / 赵琳
欢迎投稿:新京报评论,欢迎读者朋友投稿。投稿邮箱:xjbpl2009@sina.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。来稿将择优发表,有稿酬。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,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,附上作者署名、身份职业、身份证号码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(包括户名、开户行支行名称)等信息,如用笔名,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,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。
尚竞配资-股市配资公司-炒股票杠杆-安全炒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